2008年7月8日,北京师范大学实验幼儿园派出了第一支支教队伍开赴四川。此次活动是由汶川地震应急对策专家行动组和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理事长冯晓霞教授组织并发起的流动幼儿园项目中的一部分。
出发前的几天,准备支教的教师进行了紧锣密鼓的准备。一方面,支教教师接受了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副教授、心理专家救援组成员张西超老师的培训,了解到相关灾后心理反应的知识。另一方面,老师们就支教的内容进行了多次讨论,并准备各种教学用具和相关材料,接着又进行了多次的实际演练。本着“让灾区儿童感受温暖与爱,形成健康、快乐与自信的良好心态”这一目标,支教队伍踏上了征程。
终于踏上了四川的土地,老师们无暇顾及其他,马上又投入了战斗。在黄珊园长的带领下,我园支教教师经过两天的实地考察,最终选择在最需要帮助的安县花荄镇的京安小区安置点开展定点支教工作。
教室是一间只有10平方米左右的活动板房,小区内估计共有四十几位学龄前幼儿。黄珊园长在老师组织活动前特别强调了几点:一是,要在第一天的活动中对这里的孩子摸底,对其能力心中有数,刚开始的活动组织一定要循序渐进,不要急,要将活动组织深入,不要走过场;二是,要注意动静搭配,活动内容要轻松、愉快,形式多样,有利于与幼儿建立起信任与感情;三是,根据当前幼儿年龄与人数情况,要发挥分组活动优势;四是,教师要做好各项细致的分工和配合。
有了统一的认识,老师们热火朝天地干起来。他们白天做活动,晚上集体备课,虽然忙碌劳累,但依旧快乐满足。王韫老师在支教日记中写道:“快乐”不仅是一种享受,它也是一种追求;“快乐”是短暂的,它也是持久的。在支教活动中,为灾区孩子们撒播自己的爱心,让他们活得快乐、健康成长,更是一种有意义的快乐追求,我将这种快乐视为我人生中最持久的“快乐”。徐超老师说,“最让我难忘的是有一天早晨,天空下起了大雨,在赶往上课地点的途中,我们几位老师都认为今天不会有很多的孩子来参加活动,但是让我们没有想到的是,车子刚到小区门口的时候,就看到很多的雨伞,原来,孩子们早就打着伞在雨中等待我们的到来,看到这样的场景,我们每一位老师的眼中都充满了泪水,因为孩子们让我们感动,如果我们不加倍的关爱和给与,怎么对得起孩子们的期盼呢?”
至今日,北京师范大学实验幼儿园支教小组已经在当地连续工作15天了。在这段时间里,教师们因地制宜地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有体育游戏、韵律操、故事表演、美工活动等,受到家长和孩子的热烈欢迎。家长们说:“你们辛苦了;有你们在真好;孩子们现在回家后谈论的都是今天在活动当中学到了什么,得到了什么样的礼物,孩子们很久没有这样开心、快乐了”。而孩子们的表现是:“在每次上完课后,孩子们都会来送我们上车,和我们挥手告别,车子开动后孩子们都不愿意离开,直至车子走远了他们才会离开;在给孩子们布置游戏场地时,孩子们会主动帮助老师,他们可能不会说一些很华丽的语言,但是孩子们会用实际行动来表示对老师的爱和理解”(摘自支教日记)。
版权所有:北京师范大学实验幼儿园 电话:010-58805065
所在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新街口外大街19号 邮编:100875
Copyright:2022 Right Reserved.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Kindergarten
北京师范大学实验幼儿园
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培训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