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学习交流工作坊
让国际交流指向普通教师队伍发展
发布时间:2015-01-01     浏览量:
文/北京师范大学幼儿园 黄珊


       近年来国际交流逐步受到大家的重视,一方面源于基础教育的国际化已经成为了教育全球化的必然要求;另一方面,是因为通过国际交流确实能促进幼儿园在办园理念、课程体系、队伍建设等各方面的发展。学者吴定初指出,基础教育的民族化必须具有清晰的国际化走向的意识。我们必须认真研究国外先进的、有益的教育教学与教育管理经验,在此基础上建构自己的富有民族特色的基础教育体系。
      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基础教育的国际化自然要从学前阶段抓起。北京师范大学实验幼儿园的历任领导者都高度重视国际交流对园所发展的良好推动作用,自上世纪70年代开始即敞开校门,以积极开放的姿态开展国际交流,开展了多项重要的外事交流活动。近年来北京师范大学实验幼儿园开展的国际交流活动主要有三种形式,第一种是接待国际来访;第二种,也是最重要的国际交流活动,是友好学校间的互访;第三种则是参加重要的国际会议,一方面通过会议进行研讨学习,一方面也在国际舞台发出自己的声音。
      回顾我园开展对外交流的历程不难发现几个重要的变化:一是从交流形式上看,交流的深度不断加深;二是从开展国际交流的意识看,幼儿园作为交流主体的主动性和参与性不断提升。国际交流不是为了交流而交流,而是为了取长补短、为我所用。从最初只是被动承接大学或其他上级单位推荐的国际来访,到后来主动对接国际机构、依托北京师范大学逐步建立国际友好学校,再到我园与各附属学校形成集团优势,根据需要有目的地寻找友好学校,开展深入的交流学习,我们的国际交流越来越深入,越来越有目的,成效也越来越显著。从最初只是单纯地参加国际大会,到主动了解世界大会主题,根据大会主题积极总结我园教育教学经验,与全世界同行进行分享交流。比如,最初我们只是和国内的专家一起参加OMEP世界学前教育大会,去了解各个国家的学前教育新动向,从2008开始,我们主动关注重要的世界大会,并根据大会的主题,撰写、提交相关论文,分别在香港、上海以及爱尔兰世界学前教育大会上提交论文共计6篇,均被大会接收,并受邀在国际大会上向全世界介绍我园的教育教学经验,提供一扇让世界了解中国幼儿教育的窗口。
      我园的对外交流之所以能延续这么多年,并且逐步走向深入和成熟,给园所发展带来了切实的推动效应,都源于我园对开展国际交流目的的明确和坚持。让国际交流指向教师队伍的发展,最终助力幼儿园可持续发展是我们开展国际交流的最为重要的目的。如何来保障这样的目的得以实现呢?
       一、 精选国际合作项目
      我们的国际交流,不是盲目地为了交流而交流,而是根据自身特点和发展需求精心选择国际合作项目。
     1.“适合更重要”
       国际交流项目的选择非常重要,一定要把握“以长远看发展”的原则,切忌目光短浅、急功近利,要把握“适合更重要”这一前提,充分论证项目的可行性和必要性,精选国际合作项目。
      为了给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更好的学习平台,建立友好学校时,我们会综合考虑对方学校各方面的情况,考虑与我园之间的匹配度,以尽可能创造好的交流环境。我园有多个校址,在园儿童将近2500名,教师队伍近500人。选择友好学校时会考虑对方学校的规模,能否接待我园教师团队数期的交流学习。其次,选择当地优秀的有代表性的学校建立友好学校关系,只有优秀的学校在办学理念、管理以及课程方面才有许多值得学习和借鉴之处。
      例如,香港维多利亚教育机构和我园一样是有着集团化特点的幼教机构,在管理上有一些共通之处,在规模上也匹配,我们从1997年香港正式回归之年开始和该机构保持友好联系,因为地理位置近、语言较好沟通,我们逐渐成为了友好学校。2005年和2011年,我园两次接待了来自维多利亚教育机构的教师、亲子团来访,我园也多次派教师前往该机构交流互动。
      美国普纳荷学校是一所私立的从幼儿园到高中的一贯制学校,是奥巴马总统和孙中山先生的母校,因学校在各方面成绩显赫在美国享有很高的地位,学校的文化、管理、环境以及教师培训体系值得学习,北师大的附中、附小和附幼一起促成了与该校的长期合作项目,我园先后五次派教师赴该校学习,三次接待该校教师来我园访问。澳大利亚米尔格特小学,是墨尔本最好的公立学校之一,尤以多元文化为特点,接收不少的亚洲孩子入学,在学校一年级的年学习主题就是“中国”,二年级之后以别的亚洲国家做主题。而且,经过考察发现学校的课程体现出维多利亚州政府强有力的支持,社区课程等方面也有我们不具备的优势,于是在中国驻澳使馆及维州教育部的引荐下,我园和师大附小共同签署了与该校的长期合作项目。综合各个方面因素选择出来的国际合作项目为教师的深入学习做好了保障。
      2.“海纳百川”
      国际交流很重要的作用是开阔视野、拓宽思路。不同国家、地区的教育有共同之处,也各有特点。因此,秉承“海纳百川”的原则,我们积极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幼儿园、学校建立友好关系,如日本、香港、美国、澳大利亚、芬兰等。日本的幼儿体育、生活教育有优势,我们就向日本学习儿童户外体育锻炼以及生活教育方面的经验;美国普纳荷学校在教师培训方面有丰富经验,我们就共同组织教师专业发展培训项目;我园有蒙台梭利中国化课程实验班,因此我们与意大利驻中国大使馆合作,搭建平台,组织教师去蒙台梭利课程发源地意大利学习课程理念及实践,并开展了多次的文化交流活动。
      二、 让普通教师成为交流的主角
      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幼儿园开展国际交流的最重要目的之一。我园本着“学习-思考-改变”的思路组织开展友好学校互访交流,坚持让普通的教师成为国际交流的主角。因为,教师是课程实施的主体,也是课程实施的关键。唯有创造机会提供好的国际交流平台,让教师在各个国家真实的教育现场去感受、体会、学习,才能真切地撞击他们头脑中的固有理念,启发真正意义的学习、思考和改变。
      一般在建立正式友好学校关系之前,两校领导会通过各种方式,包括邮件往来、网站以及互访来增进学校间的相互了解,进而考察对方学校的优势学习资源,建立交流合作伙伴关系,为下一步的教师出访作铺垫。领导间的互访奠定好了交流基础,确定了基本的交流方案,就可以派出教师团队赴友好学校深入交流学习了。每年的交流方案都会有所调整,主要基于双方的及时沟通。交流学习时间一般为两周,方式包括参观环境、专题讲座、工作坊、观摩班级活动等,教师既能获得教育理念上的冲击,也能深入教育现场获得最直观的教育方法和技能的学习。同时,我们鼓励我们的教师与他们的教师建立联系,回国后继续交流,所以教师在访问期间,会有意识地和对方学校的教师互留联络方式,回国后两校的教师可通过邮件等多种形式保持联系,互相咨询问题,分享教学资料。我们还鼓励教师引导自己班里的幼儿和对口友好班级的幼儿建立联系,保持交流,由于幼儿的表达能力受限,主要是由老师帮助完成书信交流,还有过年过节的绘画作品交流等。
      根据数据显示,我园近五年来,派出参加国际交流的一线教师人数占总派出人数的78.5%。其中,我园派出的深入到国际友好学校第一教育现场学习的一线教师人数占总派出人数的79.2%;派出一线教师参加国际大会的人数占总人数的71.4%。
      正因为幼儿园坚持让普通教师成为交流主角,所以教师的学习积极性非常高,且在教师们学习回来后的实践中都能发现他们所做的一些改变。我们陆续派出的几批教师在重点感受了美国普纳荷学校的环境、大胆别样的儿童艺术教育以及每次访问都能赶上的狂欢节之后,我们的教师在全园大型美术活动及班级日常的艺术表现活动中,有了大胆的突破,比如提供给孩子的材料更加个性、大胆,不再只是单一规格的小纸张,可能是大纸张、大塑料布、或是专业的画板;在呈现孩子艺术作品的方式上更加多元,不再是往常较为单一的墙面张贴,而是更加立体和具有张力的悬挂或是立体支撑。这些改变与教师们在国际交流中的学习是密不可分的。我们发现,当教师成为了真正的学习主角,学习效果更加理想,在实践中能够看到更多的转变。
      三、 精心设计交流主题
      有了好的国际合作项目,接下来就是精心设计每一年的交流主题。主题的确定一般会根据我园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由双方共同商量来决定。比如,赴澳大利亚米尔格特学校交流学习,考虑到公立学校更多地是执行州教育课程,第一年的学习主题就是全面了解维多利亚州的教育课程及核心理念;同时我园正在开展有关儿童评价的主题,对方学校就给我们介绍他们的课程评价系统。而对方学校因为有一部分亚洲学生,他们希望我们能够介绍一些传统的中国元素的内容,我们的教师也在出发前做一些精心的准备,带去诸如中国结、京剧脸谱等代表中国元素的物品,向他们进行介绍。再比如,考虑到美国普纳荷学校的优势,我们在几年的交流学习中,逐步涉及学校管理、艺术教育、综合化的课程实施及教师培训方面的主题。
      另外,双方也都会在教师访问期间尽量安排一些常规的大型活动让来访者参加,以便在短时间内更系统全面地了解学校的教育。比如普纳荷学校每学期一次的课程日体验、米尔格特小学的户外教学活动、我园接待普纳荷来访教师的端午节日活动等。
      四、 及时整理、分享并本土化,实现学习成果最大化
     在教育现场的学习可能是转瞬即逝的,当下可能有深刻感受,但若不及时抓住契机将感性的体会整理提升,学习的效果自然会大打折扣。如何让教师的学习成果最大化呢?
      制度保证,严格要求。我园建立了“逢学习必分享”的制度,因此教师们在学习的时候就会带着思考和问题在学,边学习、边思考、边整理,回来后与同事们进行分享。幼儿园会专门组织分享大会,教师们将在友好学校取来的素材制作成ppt课件,给全体教师们进行讲解。有时候根据主题的需要会组织五个园的教师进行大规模的分享。另外,我园还有文字分享制度,即要求教师整理所学内容,撰写相关文章。通过这些制度的实施,来保障学习的效果。
       文字分享,叩击理念。在教师书写学习体会的过程中,将在友好学校教育现场的第一手资料在头脑中进行加工,深入思考实践中的问题,这个过程就是一个叩击头脑中固有理念的过程。我们要求教师思考,要求撰写教育体会,这个过程其实是搭建旧观念和新观念的桥梁。很幸运的是,美国普纳荷学校和澳大利亚学习回来的教师们写的学习心得,陆续在《学前教育》杂志上发表,向广大同行、家长分享我们的所学所思,让学习成果进一步扩大。
      班级实验,推动实践。国际交流学习最终的成果要体现在我们的教育实践中,也就是前面所说的“学习—思考—改变”中的“改变”。所以,我们不仅要求教师分享经验、思考理念,而且鼓励教师在实践中尝试,将自己感兴趣的学习内容在自己班级内小范围的尝试,总结经验。这种实践,不是直接照搬,教师们需要思考,是否适合我们的儿童,要在本土化上下功夫。比如,教师们发现友好学校给孩子们做成长册的方法和我们不太一样,他们做的内容更像是有关孩子发展的评价依据,册子分成几个领域,有教师细致的分析和父母的评价和回馈,使得成长册更具意义。于是学习回来之后,教学主任带着一个班级开始实践用新的方法制作幼儿成长册,之后在年级组分享经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再比如,我园去学习的体育教师发现国外的体育课灵活巧用音乐元素,对孩子更加放手和大胆,于是我们的体育教师回国后就按照自己感受和学习到的,尝试开展了一次体育活动,发现参与活动的幼儿兴趣、积极性、活动量都有很好的效果,受到了观摩教师的一致好评。
      总而言之,对于我园,国际交流既是我们面向世界展示我们教育教学的窗口,更是我园不断发展、进步的重要支持。选择优质资源,有效开展学习交流,促进教师队伍的专业素养提升,最终为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注入新鲜活力,是我们一直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