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速递
2025 年 8 月 28 日下午,我园以“木铎育师‧涵养三心——行动研究式专题工作坊”为主题,开展开学第一课活动,通过十大专题聚焦幼儿园教育实践核心议题。活动由园所业务园长、保教主任及教研主任分别主持,以案例分享、互动研讨、实践操作为主要形式破解教学难题,《学前教育》编辑部副主编程洁带领编辑团队到场听取分享并提供专业点评与反馈。
此次专题工作坊的举办,源于前期总部培训中心与研究中心的联合深度调研。为全面掌握《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推进过程中的实际情况,两支团队共同深入 7 所分园,通过与执行园长、保教干部、骨干教师等不同层次教师开展座谈,结合教学实践现场观摩,系统梳理推进成效与关键问题。调研发现,园所在落实评估指南中已形成诸多亮点,如坚持以儿童为本,充分尊重幼儿主体地位、给予幼儿自主探索空间等;同时也明确了需进一步深化的实践方向。基于此,园所精准锚定核心需求,设计推出十大专题,以“师德故事+优秀案例展示+关键问题研讨”的模式,推动教师深入复盘实践优势,明晰下一步改进路径,为此次开学第一课教研活动奠定扎实基础。
第一部分:聚焦基础保教能力,夯实教育实践根基
本部分涵盖“观察与分析”“材料与游戏”“开放与创造”“回溯性备课”“介入与指导”五大专题,核心围绕教师日常保教工作中的基础核心能力展开,旨在解决“如何科学开展基础保育教育”的关键问题。其中,新校区园业务园长于凯主持的“观察与分析”专题,通过案例研讨深化“观察-分析-支持”循环认知,筑牢理解儿童的基础;校本部园业务园长韩丹带领的“材料与游戏”专题,以低结构材料实践环节,让教师体悟尊重幼儿意愿、支持自主游戏的要义;望京分园保教主任赵湘主持的“开放与创造”专题,从环境创设、材料投放、时间保障等维度,梳理支持幼儿创造性发展的具体路径;望京分园教研主任胡玥主导的“回溯性备课”专题,通过案例溯源与分组研讨,明晰备课核心策略,强化教师教学反思能力;明光分部保教主任王晓晔带领的“介入与指导”专题,厘清“观察+价值导向”的决策逻辑,推动教师从“主导游戏”向“追随幼儿发展”的思维转型。五大专题层层递进,从观察认知、材料运用、环境搭建,到备课反思、科学介入,全方位夯实教师基础保教能力,确保日常教育实践的科学性与专业性。
第二部分:深化教育价值理念,适配多元教育需求
本部分包含“表征与倾听”“相信与成长”“从‘玩’到‘思’”“捕捉游戏生长点”“托班专题分享”五大专题,聚焦教育理念的深化落地与特殊教育场景的适配,着力解决“如何让教育更贴合幼儿需求、更具温度与针对性”的问题。校本部园教研主任李琳主持的“表征与倾听”专题,通过师德故事分享与“我的假期”表征实践,引导教师尊重幼儿多元表达、倾听真实需求,同时关联家园共育;牡丹分园保教主任赵庆楠带领的“相信与成长”专题,针对教师认知与实践脱节的困惑,以案例引导强化“幼儿是积极、主动、有能力学习者”的信念;未来一幼保教主任王春月主导的“从‘玩’到‘思’”专题,通过 Bingo 游戏教学、头脑风暴等形式,帮助教师掌握思维共创方法,支持幼儿梳理与拓展经验;新校区园教研主任田蕊敏主持的 “捕捉游戏生长点” 专题,以“案例析策略、现象抽规律”的模式提升教师支持幼儿深度学习的能力,还融入正念冥想环节体现人文关怀;金菁带领的“托班专题分享”,则针对托班幼儿特殊性,从情绪安抚、家园共育、常规建立等维度提供专项指导,为托班开班保驾护航。五大专题既深化了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又兼顾了不同发展阶段幼儿(如托班)的特殊需求,让教育实践更具针对性与温度。
《学前教育》编辑部专家团队高度认可我园在幼儿行为观察、游戏课程创新、托育服务传承以及家园协同共育等方面形成的扎实基础和系统经验,特别赞扬教师们始终坚持“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展现出优秀的专业素养、持续的反思能力和积极的实践热情。同时,专家也从案例撰写、儿童视角呈现、教育过程挖掘等方面提出了宝贵建议,为教师进一步提升教科研水平和教育叙事能力指明了方向。副主编程洁在总结中称活动为“双向赋能”,肯定园所教师团队务实的研究态度与开放的教育胸怀;夏园长表示园所将以此为契机深化日常保教工作研究与实践。此次专题工作坊有效搭建了教师专业成长与交流平台,通过分模块聚焦实践难题、融合理论与实操,既夯实了教师基础保教能力,又深化了教育价值理念,同时推动园所与专业期刊团队深度对话,为优化课程实践、促进园所内涵发展及高质量学前教育体系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专题 |
主题 |
主持人 |
分享案例 |
专题一 |
“观察与分析” |
新校区幼儿园 业务园长于凯 |
师德故事:《爱与信任,最好的搭建材料》 |
《通过表征支持儿童游戏》 |
|||
从“看见”到“看懂”,游戏观察日志成长记 |
|||
《融合双重视角在大班<龙娃趣跑酷>观察分析的创新实践》 |
|||
专题二 |
“材料与游戏” |
校本部园 业务园长韩丹 |
师德故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使用说明书,他打开的方式更特别》 |
开放游戏材料,激发游戏深化—以“园庆小舞台”游戏为例 |
|||
需求投放对幼儿游戏行为的影响——以《纸筒游戏》为例 |
|||
室内游戏区域打通对幼儿游戏行为的影响 |
|||
专题三 |
“开放与创造” |
望京分园 保教主任赵湘 |
师德故事:《让孩子爱上午睡》 |
开放与惊喜:娃娃家的蜕变之旅 |
|||
低结构材料如何支持幼儿自主游戏中的深度学习 |
|||
心之所想,行之所至——开放的理念与创造性的儿童 |
|||
《让游戏回归幼儿,放手赋能下的自主学习》 |
|||
专题四 |
“回溯性备课” |
望京分园 教研主任胡玥 |
师德故事:《餐桌上的魔法》 |
《幼儿自主游戏阶段性小结的意义和价值》 |
|||
《超级游戏乐园——如何运用周小结和周计划推进幼儿自主游戏》 |
|||
专题五 |
“介入与指导” |
明光分部 保教主任王晓晔 |
师德故事:《寻找爱你的方法》 |
《一起游戏一起成长》 |
|||
《半日活动评价标准对半日活动组织的支持》 |
|||
录制自己的教育行为进行分析和指导的调整 |
|||
专题六 |
“表征与倾听” |
校本部园 教研主任李琳 |
师德故事:大家一起变好玩——在接纳与鼓励中看见每个幼儿 |
走近幼儿表征,读懂童心世界——幼儿多样性表征表达 |
|||
家园合作让孩子爱上表征 |
|||
从看见到看懂——用记录工具解码幼儿游戏 |
|||
让表征与计划呼应,初步培养幼儿的计划性 |
|||
专题七 |
“相信与成长” |
牡丹分园 保教主任赵庆楠 |
师德故事:《小茉莉不哭了》 |
《从泥土乐园、昆虫到无限可能》 |
|||
相信让我更加自信 |
|||
相信让我看到孩子的潜能 |
|||
《从“滑起来”到““玩进去”: 幼儿滑索游戏的结果导向与过程导向》 |
|||
专题八 |
从 “玩” 到 “思” |
未来一幼 保教主任王春月 |
师德故事:《微光成炬,照亮童年的启蒙之路》 |
《我们一起坐火车啦》 |
|||
《当滚筒成为我们的新玩具》 |
|||
《小车畅想:从静止到驰骋》 |
|||
专题九 |
“捕捉游戏生长点” |
新校区园 教研主任田蕊敏 |
师德故事:《爱的真谛—在接纳处相逢》 |
《医趣无穷》 |
|||
《沙巾与建构的大碰撞》 |
|||
《一根绳子的故事》 |
|||
专题十 |
“托班专题分享” |
党委办公室主任金菁 |
师德故事:《睡不着的妞妞》 |
《托班幼儿生活中的回应性照护策略》 |
|||
《托班一日生活常规组织及环境创设》 |
|||
《托班幼儿入园适应及家园共育策略》 |
专题一“观察与分析”活动现场
专题二“材料与游戏”活动现场
专题三“开放与创造”活动现场
专题四“回溯性备课”活动现场
专题五“介入与指导”活动现场
专题六“表征与倾听”活动现场
专题七“相信与成长”活动现场
专题八“从‘玩’到‘思’”活动现场
专题九“捕捉游戏生长点”活动现场
专题十“托班专题分享”活动现场
《学前教育》编辑部副主编程洁点评
总园长夏华颖主持与《学前教育》编辑部座谈
全体教研组织者与《学前教育》编辑部编辑合影
图文:各专题小组
编辑:荣柏莹
初审:徐兴芳 鞠亮
终审:夏华颖
版权所有:北京师范大学实验幼儿园 电话:010-58805065
所在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新街口外大街19号 邮编:100875
Copyright:2022 Right Reserved.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Kindergarten
北京师范大学实验幼儿园
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培训中心